价格战让中国制造所向披靡,同样让中国企业艰难求存,让人又爱又恨何以如此?不是因为价格战的技术含量低,而是因为没有找到真正支撑低价的商业模式。
去年6月,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回顾重庆摩托车与日本摩托车在越南的十年角力之后,感叹道:“1998年在越南市场上,梦Ⅱ型弯梁摩托每辆售价为2100美元,而同型号的中国车到岸价仅为500美元,国内企业便势如破竹拿下越南市场。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没有几年光景,中国企业就兵败如山倒,日本摩托又重夺越南市场的头把交椅。”
得而复失的原因是什么?好多中国企业家都在扪心自问(包括尹明善自己),痛定思痛之后认为,**其实就在于中国企业*热衷的价格战,每辆摩托售价从2000多美元降到500美元,*后更是低到300美元,随着原材料涨价、汇率升值、贸易摩擦等一个个风浪袭来,就接二连三轰然倒下。反观以本田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始终稳定在每辆摩托1200美元左右,产品质量稳定,售后服务完善,*终经受住了任何的考验。
在这场海外摩托市场的争夺战中,中国企业热衷“价格战”,后来却纷纷倒下,很多人将其看做“同室操戈”的结果。在这次失败的教训中,尹明善也仅认为“价廉”与“物美”两者之间很难调和,*终必然导致放弃“物美”而单纯追逐“价廉”,蜕变成一种逆经济规律而动的不理智举动。但是,真的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