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理财一周》在2010年对Best Food in China的采访。
把兴趣当做工作 做好****个双语美食网站
“倘若美食是爱的种子,那就让我们辛勤耕耘、播种”。在让用一句话宣传自己的网站时,潘新说出了这句模仿莎士比亚“If music be the food of love, play on”(倘若音乐是爱的食粮,那么奏下去吧!)的话语。在他看来,美食和音乐一样,是不分国籍,不分你我的人类共同的语言。正是因为喜欢美食这个原因,潘新和他的伙伴们将兴趣做成了事业,创办了best food in china(以下简称BFIC)网站。这是一个美食网站,是一个向在中国的外国人介绍中国美食、中国餐厅的双语网站。更为新奇的是,这一网站的编辑是来自全世界15个不同国家的近40位外国人,这当中不乏来自牛津、哈佛、剑桥、耶鲁等名校的毕业生以及《时代》等****杂志的记者。这些编辑从事着不同的工作,有着不同的身世背景,不同的生活环境,但凭着美食的魅力,他们聚集在这样一个网站下,在潘新的带领号召下,以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美食为目的,做着美好的努力。
目前这一网站总计评论、介绍了大中国地区的9个城市的1200家餐厅,且据潘新介绍说,大部分餐厅给出的反馈都是这些介绍给他们增加了不错的营业额。当然,这种好的反馈也给潘新带来了**的机会。这些尝到好处的餐厅愿意在BFIC打广告,这在潘新看来,不仅是**,更是肯定。
因为曾经有着十多年的**公司工作经历,潘新在社交方面的能力很强大,就像是他的一位好友的评价:他喜欢把和人交往的触角伸到很远,很广。同时这也使得他能够产生一种凝聚大家的力量。想要将这一群不同的人联系起来,难度可想而知,可潘新在说起他们来的时候,满脸笑容,甚至是笑的喘不过气,这种亲密感让人嫉妒。而当天见到的一位外文编辑,他们之间无话不谈的默契,更是印证了美食无国界这句话。不过,这样一个大家关系融洽、人员来源复杂的美食网站,要怎样顺利的进入社会呢?
利用互联网自身优势做宣传
在如何**网站方面,潘新和他的团队也是费了些心思的。虽然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享用互联网便利的一个结果。“*初的时候,我们网站60%的流量都是来自谷歌。因为谷歌的衡量标准是网站的内容,这也是我们一直下功夫去做好内容的原因。然后因为我们网站的大部分搜索者都是外国人,他一般会在搜索栏输入‘best food’,或是‘best food china’什么的,或者更为简单的是他听说了一个餐厅的名字,网上一查就到我们这边来了。随着我们的内容越来越多,能搜索到我们网站的关键词也就会越来越多”。这种看似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依靠网络来获得点击量的**方式,实则是潘新他们对自己网站内容有十分信心之后作出的决定。可能因为做的是网站,潘新对互联网的认识很透彻,“除了这种貌似无心插柳的方法之外,我们还和很多大的网站合作。英文的就是china daily,中文的就是新浪、搜狐等大的门户网站,并且还和其它的一些美食网站合作。它们可以免费引用我们的内容,但相应的要加上链接,这也使得一些喜欢我们网站的人回访或是收藏。当然,这部分的量并不多,可能只占了15%的样子”。